最常见鱼有那几种病?
1、腐烂病
这是金鱼最常见的疾病之一,此病极易扩散,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整池鱼感染。发病初期,鱼体的某个位置出现一白点,该白点逐渐变黑溃烂并扩大,直至使该处骨骼外露,病鱼因此而死。此病是由于鱼体受伤或冻伤后继发细菌性感染所致。病原菌为水霉或绵霉菌。受伤的原因,多是由于鱼池中存在锋利器物,活体金鱼在游动时难免会碰撞到锋利物而受伤;或是在运输、捕捞操作时过于粗暴等外力使鱼体受伤。池水过冷,金鱼未能适应该环境变化也会冻伤,尤其在北方地区初春时节。
防治方法:平时经常给金鱼喂养维生素C,增加防病抗病能力,保持饲养容器及水质清洁,不使鱼体受伤,不使金鱼冻伤。发病后,可用3~5毫克/升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洗病鱼5~10分钟,或将金鱼放人50毫克/升呋喃唑酮水溶液中浸洗3~5分钟,或将病变部位(用棉花吸干表面水分后)涂以痢特灵,再将鱼放人消毒后的容器中饲养。一般1~2天就能起效。
2、肤霉病
又称白毛病、跑马病,主要危害金鱼的皮肤、鳍、鳃等处。病鱼的体表或部分鳍条出现小白点,该小白点逐渐变大,并扩展至全鳍以及体表,用手触摸感觉粗糙。此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水霉或绵霉菌。在自然界的水体中普遍存留,当水质恶化、金鱼受到损伤等情况下极易感染此病。
防治方法:保持水质清新,以免引发该病。对患病的金鱼可涂抹高锰酸钾(有效浓度为4%~5%),隔天1次,连续2~3次。
3、白头白口病
当金鱼池的水质恶化,溶解氧偏低,有机物质过多,碱性过高时,金鱼的头部和口唇部位易发生此病。病鱼的患病部位(口、须、头、眼眶)常被白色污物覆盖,该处皮肤常因死亡而溃烂,造成金鱼进食困难导致死亡。
防治方法:采用的措施主要是保持金鱼池的水质清洁,不使该病发生。如果金鱼得了此病,可对患病金鱼用呋喃唑酮(有效浓度为5%),每3天涂抹1次,连涂2~3次即可。
4、竖鳞病
金鱼的致病原因一般是在小鱼塘里长期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,使体内积累过多的脂肪造成,或者由于金鱼碰撞、冻伤等引起。患病的金鱼主要症状是体表粗糙,鳞片竖起如松球,部分鳍、鳞片及皮肤上出现不规则红斑。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,病程长短不一,有的当年即死,有的能活到冬季。
防治方法:在发病初期,可采用1%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,每3天浸浴1次,每次20~30分钟,连治2~3次。对患病的金鱼最好单独饲养,并投喂一些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。
5、出血病
该病多发生于夏、秋季节水温较高时,因金鱼池的水质恶化,金鱼冻伤、碰伤等引起的。患病初期病鱼的鳍基或尾柄充血发红,以后蔓延到整个身体。严重的头部也充血发红,游动迟缓,食欲减退,直至因全身器官严重充血死亡。
防治方法:保持水质清洁和良好环境,使该病不发生。该病在初期较易治疗,采用的措施主要是在金鱼发病期间的饲料中加入5%~10%的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(呋喃唑酮亦可)共喂5~7天,同时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,一般都能见效。
6、气泡病
此病主要发生在金鱼池的水质较为污浊、塘底淤泥较多、金鱼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下引起。病情较轻时,病鱼体表、口腔以及肛门等处可见针尖状的气泡粘附;病情严重时,病鱼眼眶、尾柄或头部均可见到绿豆至枣核大小的气泡,病鱼由于负重过多而沉于水底,行动乏力,呼吸困难